手機:15042836555
電話:024-87723300
傳真:024-87723399
地址:沈陽胡臺工業園區
疾病防治
當前位置:首頁-疾病防治
豬副嗜血桿菌病 |
2024-03-24 13:24:13 |
豬副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格拉澤氏病。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這種細菌在環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豬群當中也能發現。對于采用無特定病原或用藥早期斷奶技術而沒有豬副嗜血桿菌污染的豬群,初次感染到這種細菌時后果會相當嚴重。 西醫學名:豬副嗜血桿菌病 其他名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 主要癥狀:體溫升高,關節腫脹 別 稱:格拉澤氏病 目錄 1 基本概述 2 病原 3 流行病學 4 臨床癥狀 5 防治措施 ▪ 嚴格消毒 ▪ 加強管理 ▪ 治療 ▪ 免疫 6 小結 基本概述 副嗜血桿菌。河址Q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H.parasuis ?梢砸鹭i的格氏。℅lasser‘s disease)。臨床上以體溫升高、關節腫脹、呼吸困難、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和高死亡率為特征的傳染病,嚴重危害仔豬和青年豬的健康。副豬嗜血桿菌病已經在全球范圍影響著養豬業的發展,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病原 副豬嗜血桿菌:屬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形態多變,有15個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為常見(占70%以上)。該菌生長時嚴格需要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不需要X因子(血紅素或其它卟啉類物質), 在血液培養基和巧克力培養基上生長, 菌落小而透明,在血液培養基上無溶血現象;在葡萄球菌菌臺周圍生長良好,形成衛星現象。一般條件下難以分離和培養,尤其是應用抗生素治療過病豬的病料,因而給本病的診斷帶來困難;據報道:豬副嗜血桿菌的真實發病率可能為實際確診的10倍之多。 流行病學 1、傳播:該病通過呼吸系統傳播。當豬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綜合癥、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況下,該病更容易發生。環境差,斷水等情況下該病更容易發生。 飼養環境不良時本病多發。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也是常見的誘因。副豬嗜血桿菌病曾一度被認為是由應激所引起的。 2、繼發感染:這種細菌也會作為繼發的病原伴隨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豬肺炎。在肺炎中,豬副嗜血桿菌被假定為一種隨機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種典型的“機會主義”病原,只在與其它病毒或細菌協同時才引發疾病。近年來,從患肺炎的豬中分離出豬副嗜血桿菌的比率越來越高,這與支原體肺炎的日趨流行有關,也與病毒性肺炎的日趨流行有關。這些病毒主要有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圓環病毒、豬流感和豬呼吸道冠狀病毒。副豬嗜血桿菌與支原體結合在一起,患PRRS豬肺的檢出率為51.2%。 3、多發日齡:豬副嗜血桿菌只感染豬,可以影響從2周齡到4月齡的青年豬,主要在斷奶前后和保育階段發病,通常見于5~8周齡的豬,發病率一般在10%~15%,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急性病例,往往首先發生于膘情良好的豬,病豬發熱(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難,腹式呼吸,皮膚發紅或蒼白,耳梢發紫,眼瞼皮下水腫,行走緩慢或不愿站立,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劃水樣,有時會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見于保育豬,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難,被毛粗亂,四肢無力或跛行,生長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臨床癥狀 臨床癥狀取決于炎癥部位,包括發熱、呼吸困難、關節腫脹、跛行、皮膚及黏膜發紺、站立困難甚至癱瘓、僵豬或死亡。母豬發病可流產,公豬有跛行。哺乳母豬的跛行可能導致母性的極端弱化。死亡時體表發紫,肚子大,有大量黃色腹水,腸系膜上有大量纖維素滲出,尤其肝臟整個被包住,肺的間質水腫。 解剖癥狀:胸膜炎明顯(包括心包炎和肺炎),關節炎次之,腹膜炎和腦膜炎相對少一些。以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為炎癥(嚴重的呈豆腐渣樣)特征。肺可有間質水腫、粘連,心包積液、粗糙、增厚,腹腔積液,肝脾腫大、與腹腔粘連,關節病變亦相似。 腹股溝淋巴結呈大理石狀,頜下淋巴結出血嚴重,腸系膜淋巴變化不明顯,肝臟邊緣出血嚴重,脾臟有出血邊緣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腎乳頭出血嚴重,豬脾邊緣有梗死,腎可能有出血點,肺間質水腫,最明顯是心包積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纖維素滲出,喉管內有大量黏液,后肢關節切開有膠凍樣物。 防治措施 嚴格消毒 徹底清理豬舍衛生,用2%氫氧化鈉水溶液噴灑豬圈地面和墻壁,2h后用清水沖凈,再用科星復合碘噴霧消毒,連續噴霧消毒4~5d。 加強管理 對全群豬用電解質加維生素C粉飲水5~7d,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 治療 隔離病豬,用敏感的抗菌素進行治療,口服抗菌素進行全群性藥物預防。為控制本病的發生發展和耐藥菌株出現,應進行藥敏試驗,科學使用抗菌素。 。1) 重癥注射液 肌內注射,每次0.2mL/kg,每早肌注1次,連用5~7d。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肌內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次,連用5~7d。 。3)大群豬口服土霉素純原粉30mg/kg,每日1次,連用5~7d。 。4)抗生素飲水對嚴重的該病爆發可能無效。一旦出現臨床癥狀,應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對整個豬群治療,發病豬大劑量肌注抗生素。大多數血清型的豬副嗜血桿菌對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頭孢菌素、慶大、壯觀霉素、磺胺及喹諾酮類等藥物敏感,對四環素、氨基苷類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5)在應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口服纖維素溶解酶(副株利克),可快速清除纖維素性滲出物、緩解癥狀、控制豬群死亡率。 免疫 用自家苗(最好是能分離到該菌,增殖、滅活后加入該苗中)、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能取得較好效果。種豬用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免疫能有效保護小豬早期發病,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母豬:初免豬產前40天一免,產前20天二免。經免豬產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小豬也要進行免疫,根據豬場發病日齡推斷免疫時間,仔豬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齡到30日齡內進行,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過15天再重復免疫一次,二免距發病時間要有10天以上的間隔。 消除誘因,加強飼養管理與環境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在疾病流行期間有條件的豬場仔豬斷奶時可暫不混群,對混群的一定要嚴格把關,把病豬集中隔離在同一豬舍,對斷奶后保育豬“分級飼養”,這樣也可減少PRRS、PCV-2在豬群中的傳播。注意保溫和溫差的變化;在豬群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前后可在飲水中加一些抗應激的藥物如維生素C等。 小結 豬副嗜血桿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豬場其它任何一種疾病的防治一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加強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選擇有效的藥物組合對豬群進行常規的預防保健、改善豬群飼養管理、重新思考我們的豬舍設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豬群穩定的生產。 豬副嗜血桿菌病發生呈遞增趨勢,且以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及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為特征,影響豬生產的各個階段,給養豬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因此,應對本病引起高度重視 。 副豬嗜血桿菌控制關鍵在預防保健,產房后期仔豬、斷奶保育豬死亡解剖發現肺臟水腫炎癥、心包積液或絨毛心,關節液增多或化膿,有的急性死亡多數消瘦死亡送檢發病活體檢出副嗜血桿菌、鏈球菌等,發病豬即使使用藥敏試驗藥物治療無效。副豬嗜血桿菌是藍耳病、圓環病毒的影子。 學術論文內容來自 李天清,李福軍. 豬副嗜血桿菌。 《 吉林畜牧獸醫 》 , 年 季芳,宋長緒,楊增岐. 豬副嗜血桿菌病的研究進展. 《 CNKI 》 , 2004 鐘妮娜,汪開毓,吳永剛,孫磊. 仔豬豬副嗜血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 《 中國獸醫雜志 》 , 2005 洪江庭. 豬副嗜血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 《 福建畜牧獸醫 》 , 2005 郭泉. 豬副嗜血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 《 CNKI;WanFang 》 , 2009 |
上一篇:你還在上愁母豬產后不食問題嗎?試試這些產后不吃食的治療方法
下一篇:究竟什么原因導致豬出現皮下出血點?與這6種豬病有關! |